给点有关"弘扬徽匠精神铸造学子风骨"的信息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1 14:10:48
演讲稿!!!

建议题目改成,当前经济条件下要拜金主义,现实决定一切

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群真正称得上文人的人,他们瘦弱的肩上,承载着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请命,为圣贤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这一伟大而庄严的历史使命,不管是身处乱世还是盛世,不管是居庙堂之高,还是处江湖之远,都能注重气节操守,坚持自己思想和人格上的独立,秉承亘古不移的人文理想。从屈原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到嵇康的“若志之所至,则口与心誓,守死无二,耻躬不逮,期于必济”;从陶渊明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” 到文天祥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青照汗心。”直到鲁迅先生“我们自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,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”从他们的身上,能看到一种文人气节的坚守,一种高尚人格的执著。他们的正义呐喊,他们的良知热血,他们的傲岸风骨,铸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气节,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品性。

但并不是所有文人的风骨,都能令人油然而生敬意,让我们高山仰止的。事实上,很多文人一直底气不足,在官场和文坛之间进退徘徊。孔子说:“学而优则仕。”文人们当年含辛茹苦“学得文武艺”,就是为了有朝一日“货与帝王家。”读书做官、封妻荫子、光宗耀祖的思想,早已深入每一个文人的骨髓。名利二字,令多少才子文人伤春悲秋,蹉跎一生。“言出天地外,思出鬼神表”的浪漫派诗人李白,曾经为了赢得贵人引荐,写出了“生不用封万户侯,但愿一识韩荆州”的献媚之语,入朝又被赐金放还、仕途失意之后,才酸溜溜地说出了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能开心颜。”“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而初得玄宗喜爱时,不也是小人得志般得意忘形地高呼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吗?李白之后的杜甫,过着“朝叩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”的穷困潦倒生活,到处奔走,向贵人作诗投赠,盼望得到引荐,也是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干干。“我不求人富贵,人须求我文章”,那个恃才傲物的风流才子柳永,也是因“黄金榜上,偶失龙头望。明代暂遗贤,如何向?”而牢骚满腹,字里行间满是求功名而不得的失意与惆怅,以及倩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无奈悲凉。

文人们的最大弱点,就是精神矮化,缺少骨气,给一点儿阳光就灿烂,给一点儿洪水就泛滥。《桃花扇》的作者孔尚任,是孔夫子的第64代孙,穷困潦倒,屡